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之家 -> 安全文化


死里逃生


湖北钟厦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张传武

      那是1997年,我在一家水泥厂工作,是烧成车间的一名设备维修工。主要工作是设备日常保养和发生故障后的抢修。当时的生产工艺是机立窑生产,其最大特点就是能耗高,环境污染大。最大的污染物是从立窑烟囱内排放出来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为加强排污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企业购置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大布袋收尘器。收尘器安装在立窑两个烟囱的出口,通过高压风机将外排烟气引入沉降室,再经过大布袋过滤,达到除尘的目的。按照设计要求,收尘器在使用过程中,烟气的温度不能低于80度。当时机立窑生产比较流行的也是比较先进的操作方法是浅暗火操作和暗火操作,特别是暗火操作能显著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然而,它降低了外排烟气的温度,增加了烟气的湿度。这就使得大布袋收尘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结露,影响收尘效果。
      5月12日9点多钟,车间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停机维修。车间主任临时安排我和小刘抢时间把收尘器的3号仓检查一下,将结露的布袋换下来。接到任务后,我们像往常一样先打开收尘器仓门并开启收尘电机,收净仓内粉尘,之后将工作灯牵来准备作业。为了确保安全,也为了防止他人误解将仓门关上,进仓前我专门在仓门上挂上“正在维修”提示牌。待仓内冷却一会儿后,我和小刘放心的进去了。仓内温度仍然较高且光线暗淡,我们借助工作灯的光亮一一检查,仔细寻找结露的布袋。在换换歇歇大约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正在作业时,收尘电机突然启动了。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带着浓浓硫磺味的高温烟尘涌进了收尘器。霎时,仓内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吓蒙了,本能的丢下手中的活,转身向门口摸去。从仓门到换袋子的3号仓不过10米,可因仓与仓之间的缝隙狭小又有两个弯转,加上刚换下的袋子还堵塞着出口,惊慌中不知所措了。此时浑身像火烧一样疼痛,且呼吸困难,头也昏了。当我们估摸着爬到门口时,没想仓门被关上了。 “推仓门!”万分紧急中求生的欲望促使我和小刘拼命地推,但风机功率太大,仓门被牢牢地吸住了,根本起不了作用。“完了,完了,我们死定了。”有气无力的小刘绝望地说。
      10多分钟或许是20多分钟后,当我完全绝望、静候死神时,仓门又突然打开了。车间组织人员立即将我们送到附近医院进行抢救。在医生的全力救助下,我幸运的活过来了,而小刘却因为过度缺氧永远地去了。
      事后我才知道,其他几个维修人员并不知道我们在收尘仓内,生产人员也不知道。他们维修结束后就通知生产人员可以开机了,生产人员也没多问,就直接开启了大窑风,随后又开启了收尘风机。当车间主任到大窑上询问收尘袋的检查情况时,没有看到我和小刘,便问生产人员,他们也说没看见,又问几个维修工,回答仍然一样。突然间,主任感到了事情的不妙,他命令生产人员立即停机,一起到收尘器处找人。跑到一看,“正在维修”的牌子还在现场,收尘仓门也没有紧固,便一起用力拉开了仓门。那一刻,他们都傻了。
      在事故调查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调查组人员:仓门是如何关上的,是高压风机负压吸引仓门自动关上的吗?调查人员经过试验,否定了这种设想,收尘器生产厂家也否定了这一说法。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他们推测,有可能是哪个职工与维修人员开玩笑,而将门关上了。真是这样吗?这或许永远是一个谜。
      躺在医院的日子,我一直反省这件事,要是我们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加派一个人守在仓门口,或者维修中大家互相通个气,这件事就不会发生了,自然就不会把自己推上生死的风尖浪口,小刘也就不会离我们而去。因为疏忽酿成了多大的悲剧啊。
      这次事故以后,我对安全更加敬畏了,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时常提醒身边的工友,生命有时就像草尖上的露珠,看着晶莹剔透,光彩照人,可是一碰就m没了。安全法规、安全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是保护我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指南,我们一定要遵照执行,切莫抱着侥幸的心理以身试犯,否则将抱憾终身,甚至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发布时间:2015-04-09        访问量:1,362次